
现在银行拥有消费者金融及信用的核心数据,这貌似为电商精准营销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数据库。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银行用保护用户数据不泄露的义务。假如瑞士银行开始卖数据,那么瑞士银行上百年的信用就会在一夜间被摧毁。银行信用是最高等级的信用,相信银行不会轻易拿用户的数据与电商做交易。
另一方面,银行的互联网化会进一步深化。之前,招商银行的互联网战略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来弥补网点不足的劣势,降低交易成本;配合开展信用卡业务,让交易更加便利。而未来银行的互联网战略将是建立银行用户的社区。由于银行信用是最高信用,进入到银行社区的电商也必然是注重诚信和产品质量及品牌塑造的电商。银行社区将成为一些高科技产品首发的平台,而银行电商也会逐渐探索自营,通过并购获得优质用户。
【问题二】点评:
有希望融合。目前,银行同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关系是比较紧张的。银行不仅仅掌握着制造业企业的各种资产抵押,还掌握着企业的“大数据”。例如,随着银行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银行将掌握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信息。追求绝对安全,这是银行的一种天性。可以作为制造业企业而言,资产和核心数据都掌握在银行手中,会不会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呢?和人一样,企业也需要隐私。这种银行和企业之间内在的“张力”是银行玩电商平台会进一步加剧而不是缓解的。
同时,大的电商平台和平台上的卖家也有一种紧张的关系,这在业内被称作平台绑架电商,不需要做更多的解释了。可以预见到,未来必然会形成银行-平台-电商的新“铁三角”,平台成为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一种缓冲。而电商平台通过与银行合作,帮助电商降低融资成本,缓和和电商的紧张关系。例如,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贷款年利率在7%~8%左右,约为市场利率的一半。而民生银行已经和阿里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这里需要进一步作出细分的是,银行分成四大银行、城商行、社区银行、政策性银行等“物种”。电商要现实点,大型银行和大型电商平台的组合未必是最佳组合。电商平台和银行以及企业之间是三向选择,这会让未来电子商务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问题三】点评:
有句话说的好,“鸟在笼中,关羽不能张飞;人在世上,八戒还需悟空。” 银行电商规模能做到多大,首先取决于银行能不能悟空,改变银企之间控制-被控制的关系。正如前面所说的,银行不能随意去卖用户的数据,那么还是要从企业信贷业务一单单的做起。未来随着银行业务对民营企业开发,以及大型电商平台自身可以开展金融业务,银行必须重新定位,从垄断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这种服务意识究竟能有多深,决定了银行电商能走多远。
其次,银行电商和实体型电商在定位上确实不一样。实体型电商如京东、淘宝更多卖快消品、生活必需品,而银行电商平台更适合卖礼品、耐用消费品和高科技时尚产品。由于银行能提供信用卡业务,这让银行系电商有着实体型电商难以比拟的优势。如果风险控制得当,在银行电商平台上将实现更多的信用消费。当然,这背后有体制的制约,团队的制约。民生银行目前看起来决心很大,在前海注册重起炉灶。银行如果从内部组建电商团队,将不具有市场冲击力,而被阿里等狼性十足的电商抢跑甚至领先。
第三,银行电商的战场还在于移动支付和虚拟产品的销售。而微信正在拥有支付功能,并且开始建立O2O团队。银行和百度、腾讯以及阿里的组合及结盟将是市场关注的热点。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合资公司出现。百度、腾讯以及阿里三强中,百度的电商潜力还没有爆发。银行的规模,也和银行小伙伴的实力有着紧密联系。重要的找到最佳组合,组合决定规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